故宫午门为什么不能走(故宫不该忽视的午门)
01. 引言
午门是故宫的南门,位于中轴线上,是紫禁城的正门,观众从这里检票进入,往往匆匆进去,忽略了这道天下最高规制的大门独具的诸多看点。

02. 朱雀守卫的南大门
◆ 在中国文化中,玉帝居住的天宫有四座天门,镇守南天门的是四灵之一的朱雀。
◆ 所以人间帝王居住的紫禁城,也把南门建造成展翅高飞的雀鸟造型,还贯以五凤楼、燕翅楼等为别名,就是用来寓意朱雀。
03. 独特的造型
◆ 午门采用的是西周时期的阙门形式,所谓阙门,就是在墩台上建城楼,“阙”字也有天朝、宫城、都城的意思,这种形式的大门只用在皇家的宫殿或皇陵的重要位置。而午门又是独特的“凹”字型阙楼,其造型是唯一的,建制也是最高的。
◆ 午门位于紫禁城的正南方,在至阳的位置建了“凹”字型的阴型建筑,而午门的广场却是“凸”字型的,形成了“阳中生阴、阴中藏阳,面阳负阴”的哲学布局。
◆ 午门的墩台正中是坐北朝南的午门正楼,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重檐庑殿顶,黄琉璃瓦,是午门城楼群的中心建筑。
◆ 正楼两侧各有两个亭楼,由一排通脊连檐的廊庑连通,四个亭楼的屋顶都是重檐攒尖顶,黄琉璃瓦。南端的两个亭楼分别叫“左观楼”和“右观楼”;正楼两侧的亭楼分别是钟亭和鼓亭。午门城楼整体高低错落形似雁翅,因此得名雁翅楼。

◆ 午门北向墩台两侧设上下午门的马道。上午门城楼参观要从西侧马道预约进入。

04. 五道之门
◆ 午门共有五个门洞供人通行,正楼下的墩台有三个,钟鼓亭下面的墩台上还各有一个门洞,叫做“东掖门”和“西掖门”,所以午门是“明三暗五”的五道之门。
◆ 五个门洞开向南向是方形的,开向北向的是拱券形的,是取“天圆地方”之意。

从南边看午门的门洞是方形的

从北边看午门的门洞是拱券形的
◆ 进入掖门要转一个弯才能穿过午门,掖门平时不打开,只在重大活动时才开启,掖门的门钉是九排,每排八颗,共七十二颗,与东华门一样。故宫内的其它大门都是九九八十一颗门钉。

05. 礼制之门
◆ 午门正中的通道是专供皇帝行走的御道,皇帝去太庙、社稷坛或南郊祭祀,要由此门进出。
◆ 正中的门洞除了皇帝还有两个特例,一是皇帝大婚时皇后所乘坐的凤舆从午门当中的门洞进入;二是每逢会试年,一甲的状元、榜眼、探花三人从午门当中门洞出宫,这是皇权给天下读书人最大的殊荣。
◆ 御道东侧的门洞是大朝会时供文武百官行走的,西侧的门洞是供宗室王公行走的。
◆ 午门是明清两代皇帝颁发诏书的地方,有些典礼也在午门举行,如每年腊月初一颁布次年历书的“颁朔礼”、战争结束凯旋将士归来要向皇帝献俘,在此举行“献俘礼”;明嘉靖大礼议之争,对参与大臣施以廷杖,当时打死了十七人,重伤四十余人,这场大规模流血事件就是在午门前发生的,史称“左顺门事件”。

06. 总结
午门与故宫同时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故宫中最重要的宫门,也是明清两朝规制最高的大门。不仅承载的历史事件极为丰富,建制的看点也很多,是浏览故宫不可忽略的景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