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屏旅游景点的历史文化(贵州县市历史-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锦屏)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2 10:27:11    

锦屏简述

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置铜鼓卫(治今县东南同古),隶湖广都司;又置赤溪楠洞长官司(今县),属黎平府。为了便于军事行动的开展,朱桢在朱元璋的亲自授意下,在今铜鼓寨建铜鼓卫,驻军万余,分布在今锦屏县铜鼓镇境内和湖南省靖州县藕团镇与锦屏县铜鼓镇和大同乡交邻一带。

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设锦屏汛,以境内锦屏山得名;二十三年废赤溪楠洞长官司。

清雍正五年(1727)改铜鼓卫置,属黎平府。治所在今贵州锦屏县东南铜鼓乡。,亦就近受理邻近湖耳司和“三江”等地的讼事。

道光十二年(1832) ,因地狭人少缘故,裁撤锦屏县,以其地改置锦屏乡,隶开泰县,派开泰县丞分驻。

民国2年(1913年)将开泰县移至锦屏乡治地铜鼓,并提升锦屏乡为锦屏分县,仍隶开泰县管辖,属黔东道。

民国3年(1914)1月,废开泰县及锦屏分县,以开泰县和锦屏分县之地域新建锦屏县。并徙治三江王寨,即今县城,隶镇远道。治所即今贵州锦屏县。县城从军事要地移至经济重镇,这标志着锦屏地区军事建设时代的结束和经济建设时代的开始。锦屏新县城王寨是清水江中下游地区木材贸易重镇“三江”(茅坪、王寨、卦治)之首“江”,木商云集,经济繁荣。县城搬到王寨后,“三江”等地人士提议将锦屏县名更称“三江县”,以与以木材贸易为主的林业经济繁荣的现实相符合,后来因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早已有的三江县同名,最后还是决定继续沿用“锦屏”一名。

1923年直属贵州省。 在贵州省东部,邻接湖南省。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面积1951平方千米。人口21.4万。辖4镇、9乡。县人民政府驻三江镇。

1949年属镇远专区,1955年经贵州省政府的批准,将黎平县八龙乡属的美貌、习门、高雪3个自然寨划归锦屏县地茶乡,将剑河县平岑乡的九勺、平然两个自然寨划归锦屏县黄门乡,新寨划归锦屏县高坝乡。至此,锦屏县的行政疆域基本上固定了下来。

1956年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958年天柱县并入。1961年析出复置天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