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皇帝列表排名表(春秋最后一位霸主“楚国”所有君王盘点)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06 09:27:38    

引言

历史上的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时期,其中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周王室衰微形同虚设;其中在这个时期产生了五位诸侯霸主,史称春秋五霸,按着产生的时间顺序分别:齐桓公(齐国)、宋襄公(宋国)、晋文公(晋国)、秦穆公(秦国)和楚庄王(楚国)

春秋五霸

此文章分五篇,此为第五篇,盘点“春秋五霸的最后一位霸主”产生的诸侯国的“楚国”所有君王,欢迎各位阅读与纠错。

春秋五霸-楚国建立

楚国为周朝时在中国长江流域的一个诸侯国,周成王时期(公元前1042年~公元前1021年 )被封为子爵;将楚蛮之地封给楚人首领熊绎并建国,定都丹阳(今湖北枝江市),国号为“楚”。熊绎为楚国的开国君主。同时按着时间顺序,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楚庄王”就出于楚国。

楚国在周成王时期建国,定国都于丹阳(今湖北枝江市,有争议),后又历经多次迁都;公元前223年被始皇帝灭国;享国最多约820余年,传四十三位君主

湖北枝江市

楚国最初的封地被称为楚蛮,楚人则被称为蛮夷,所以建国时国力贫弱,且发展落后,人民生活贫穷,所以在立国之初发生了“鄀(ruò)国盗牛”祭祀事件;楚国在春秋时的楚成王开始崛起,不断兼并周边弱小的诸侯国,并被周天子赏赐。

楚国最大疆域

楚国疆域最大时期为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东至大海,南起南岭,北至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苏北部、陕西东南部、山东西南部。

春秋五霸-楚国君主

楚国国祚约820余年,传43位君主,国君为芈姓熊氏下面为楚国国君王的名字及在位时间:

楚君熊绎:楚国第一位君主,周成王时期(公元前1042年~公元前1021年),具体在位时间不详;熊狂之子,鬻(yù)熊曾孙。周成王因感谢熊家祖祖辈辈的辅佐之情,于是将南蛮之地封给在周朝国都镐京的楚人熊绎,建立楚国,建国时土地仅有五十余里;楚国建国初期国力贫弱,熊绎大力发展生产,开辟荆山扩大疆土。因熊毅从“奴隶变身贵族”,所以非常感激周王室,并积极向周天子进贡;与齐、鲁等国国君辅佐周康王熊绎为楚国开国君主。相关典故“鄀(ruò)国盗牛”。

熊绎

楚君熊艾:楚国第二位君主,具体在位时间不详;熊绎之子。在位期间,周昭王曾两次南征楚国,第二次被熊艾击败,周昭王在汉江落水溺死,至此楚国逐渐开始强大,也是楚国强大到足以与周王朝抗衡的一个标志

楚君熊䵣:楚国第三位君主,具体在位时间不详;熊艾之子。

楚君熊胜:楚国第四位君主,具体在位时间不详;熊䵣之子。

楚君熊杨:楚国第五位君主,具体在位时间不详;熊䵣次子,熊胜的弟弟。因为熊胜没有儿子,所以将国君之位传给了弟弟熊杨。

楚君熊渠:楚国第六位君主,约公元前886年—公元前877年,在位约9年;熊杨之子。继位后,周王室衰弱与中原动乱的时机,先后消灭了庸国(今湖北竹山县)、扬越(今湖北中部)、鄂国(今湖北鄂州、武汉一带),使楚国逐渐强盛起来。更是一高兴,僭越将三个儿子封王,其中长子熊毋康为句亶王、次子熊挚红为鄂王,少子熊执疵为越章王;后来周厉王继位后,熊渠害怕周厉王讨伐,便取消了三个儿子的王位。熊渠的封王在当时可谓惊天之举,因为当时只有周天子可以称王,诸侯只能称公、侯、伯、子、男熊渠为楚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君主

熊渠

楚君熊挚(zhì):楚国第七位君主公元前877年;熊渠的次子。因为熊渠的长子熊毋康早逝,所以熊挚就继承了楚国的国君之位,后来被其弟熊执疵所弑杀。

楚君熊延:楚国第八位君主公元前876年—公元前847年,在位约29年;熊渠少子,兄长为熊挚。杀害哥哥熊挚(zhì),自立为楚国的国君。

楚君熊勇:楚国第九位君主约公元前846年—公元前838年,在位约9年;熊延之子。弟弟为熊勇;楚国都城丹阳人。去世后因为没有子嗣,所以将国君之位传给弟弟熊严。

楚君熊严:楚国第十位君主约公元前837年—公元前828年,在位约10年;熊延少子,熊勇之弟;荆山(今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人。

荆山(今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

楚君熊霜:楚国第十一位君主约公元前827年—公元前822年,在位约6年;熊严长子,弟弟为熊徇。继位后,约公元前827年,周宣王继位;去世后,三个弟弟争夺楚国国君。

楚君熊徇:楚国第十二位君主约公元前821年—公元前800年,在位约22年;熊严第四子,熊霜的四弟。熊霜去世后,他的三个弟弟争夺国君之位,其中二弟熊叔堪避难于濮(pú),三弟熊雪去世,四弟熊徇继承君位。

楚君熊咢:楚国第十三位君主约公元前799年—公元前791年,在位约9年;熊徇之子。铸造的楚公逆钟,是目前发现的楚国铭文最多的青铜器

楚公逆钟

楚若敖(áo)熊仪:楚国第十四位君主约公元前790年—公元前764年,在位约27年;熊咢之子。约在公元前764年去世(周幽王时期),经周宣王和周幽王两世。

楚霄敖(áo)熊坎楚国第十五位君主约公元前763年—公元前758年,在位约6年;楚若敖长子。楚国将死去的先辈称为“敖(áo)”,又因熊坎死后葬于“霄”地,故称为楚霄敖。

楚蚡(fén)熊眴(xuàn)楚国第十六位君主约公元前757年—公元前741年,在位约17年;又称厉王楚霄敖(áo)长子,弟弟楚武王。在位时期为政残暴,但是开疆拓土,征服陉隰,使楚国国力进一步增强。此时楚人以效仿华夏礼制为荣同时融合“蛮夷”元素的楚文化开始萌芽;《韩非子》一书将其称为楚厉王。相关典故“和氏璧”。

楚蚡冒熊眴

楚武王熊通:楚国第十七位君主约公元前740年—公元前690年,在位约51年;楚霄敖(áo)之子,蚡(fén)冒之弟;楚国都城丹阳人。在位期间,进行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完善了国家制度,建立了强大的军队;军事上,三次领兵伐随,威震东周王室,称霸汉东诸侯国,扩大了楚君的疆域;在其的统治下使楚国的国力蒸蒸日上。公元前704年(周桓王时期)僭越称王,号为“楚武王”。相关典故“和氏璧”。

楚武王与妻子邓曼

楚文王熊赀(zī)楚国第十八位君主公元前689年—公元前677年,在位约13年;楚武王之子,妻子为陈国公女息妫(春秋四大美女之一),母亲为邓国公女邓曼。在位期间,政治上颁布成文法保护私有财产;军事上,消灭了申、息、邓,占领南阳盆地,修筑楚国的边境长城;营造郢城,并将都城从丹阳迁到郢都(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楚文王时期开始参与中原争霸,楚国从此强大起来;楚文王为楚国历史上一位有作为的君主。相关典故“和氏璧、獬豸(xiè zhì)冠、善识人”等。

楚文王与妻子息妫

楚堵敖(áo)熊艰:楚国第十九位君主约公元前676年—公元前672年,在位约5年;楚文王之子,弟弟为楚成王,母亲为息夫人。在位期间,不理朝政,但是楚国的国力却逐渐强大;想杀害弟弟熊恽,熊恽于是逃到随国(今湖北随州西北)避难。相关典故“飞鹰走狗”。

楚成王熊恽(yùn)楚国第二十位君主约公元前671年—公元前626年,在位约47年;楚文王之子,兄长为楚成王,妹妹为江芈,母亲为息夫人。在随国的帮助下,弑杀了哥哥楚堵敖(áo),并自立为国君,是为“楚成王”。在位期间,向周天子进贡、开疆拓土;公元前638年(周襄王时期)在泓水之战中打败宋襄公,使楚国得以称雄中原

楚成王

楚穆王熊商臣楚国第二十一位君主约公元前625年—公元前614年,在位约12年;楚成王之子。公元前626年(周襄王时期)发动政变逼迫父亲楚成王自杀,并自立为君,是为“楚穆王”。在位期间,进一步扩大领土疆域,平定斗宜西、仲归叛乱,并与鲁国建立友好关系;将国都迁至上郢(yǐng,今湖北宜城东南)。楚穆王是中国历史第一位弑杀父亲的君王

楚庄王熊侣楚国第二十二位君主约公元前613年—公元前591年,在位约23年;楚穆王之子;死后葬于郢(yǐng)西的龙山。继位初三年,不理朝政、日夜玩乐;后经樊姬苦谏,任用贤臣、兴修水利、平定叛乱,使楚国国力强盛得以称霸诸侯。公元前606年(周定王时期)楚军陈兵周王室边疆,问鼎中原,有取代周天子的想法;公元前597年(周定王时期)楚国在“邲(bì)”大败晋国,取代晋国成为诸侯盟主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称霸中原后,使楚国的文化得以融入中原文化并为华夏的统一与民族精神的形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相关典故“三年不鸣,一鸣惊人问鼎中原、止戈为武、绝缨之宴”等等。

楚庄王熊侣

楚共王熊审楚国第二十三位君主约公元前613年—公元前591年,在位约23年;楚庄王之子,妻子为秦桓公之女秦嬴(秦景公之妹)。继位后想继续保持其父的霸主地位,在阳桥之役中击败鲁国,召开十一国参加会盟;公元前579年(周简王时期)在宋国召开弭兵之会,与晋国和好,不久之后就互相撕毁盟约;公元前575年(周简王时期)楚国在鄢陵之战中败于晋国,楚共王被射瞎一只眼睛,至此楚国失去霸主地位,晋国又称为霸主。相关典故“敬慎修身、止骄良将、楚弓楚得”等。

楚康王熊招楚国第二十四位君主约公元前559年—公元前545年,在位约15年;楚共王长子,楚灵王、楚初王、楚平王之长兄,侄子为楚昭王。在位期间,改进了楚国的军赋制度,政治清明并与诸侯交好,使楚国国势再度强大公元前546年(周灵王时期),在宋国召开的弭兵之会中,与楚国及其他诸侯国订立罢兵止戈盟约,并与晋平公平分中原霸权楚康王为一位有为的君主。相关典故“楚才晋用”。

楚康王熊招

楚郏敖(jiá áo)熊员楚国第二十五位君主约公元前544年—公元前541年,在位约4年;楚康王之子,叔父楚灵王、楚平王;《楚居》一书记录为嗣子王《系年》一书记录为孺子王。在位期间,任用叔父熊围为令尹,主管楚国的兵事;在楚郏敖(jiá áo)去世后,弑杀了楚郏敖的儿子,并自立为君。

楚灵王熊围楚国第二十六位君主约公元前541年—公元前529年,在位约12年;楚共王第二子,兄长为楚康王,弟弟为楚初王、楚平王,侄子为楚昭王。弑杀了楚郏敖(jiá áo)的儿子,篡位夺取国君之位,是为“楚灵王”。军事上灭了赖国、陈国、蔡国,进一步扩大了楚国的领土;但是统治期间,奢靡无度,兴建了章华台,导致国人愤恨,最终被夺取王位。相关典故“上下其手、楚王好细腰尾大不掉、晏子使楚”等。

楚灵王熊围

楚初王熊比楚国第二十七位君主约约公元前529年,在位约1年;楚共王第三子,兄长为楚康王、楚灵王,弟弟为楚平王;又名訾敖熊比率领联军攻入国都郢,杀死了灵王的太子,自立为君,是为楚初王。

楚平王熊居楚国第二十八位君主约公元前528年—公元前516年,在位约13年;楚共王第四子,兄长为楚康王、楚灵王、楚初王。在位早期,广施仁政、减轻国民赋税、结好邻国促使楚国的政局稳定;但是后期生活奢靡无度、强夺儿媳、杀害忠臣再次导致楚国政局动荡昏暗。公元前523年(周景王时期)因太子建逃奔宋国的原因,于是杀死了伍奢,导致其儿子伍子胥逃跑到吴国,后来伍子胥率领吴国军队攻入楚国都城郢,并掘墓鞭尸以报杀父之恨

楚平王熊居

楚昭王熊珍楚国第二十九位君主约公元前516年—公元前489年,在位约27年;楚平王之子,妻子为越姬(越王勾践之女)。在位期间,因为其父留下的烂摊子,终于在公元前506年(周敬王时期)被伍子胥率领的吴国军队攻入国都郢(yǐng),并掘开楚平王的墓鞭尸以报杀父之恨;楚昭王为躲避战乱,迁都至“鄀(ruò)地”,并励精图治,使楚国安定,其新都名继续为“郢(yǐng)”,表示不忘旧都城。楚昭王为楚国历史上的一位中兴之主

楚惠王熊章楚国第三十位君主约公元前488年—公元前432年,在位约57年;楚昭王之子,母亲为越姬(越王勾践之女)。政治上休养生息、大力发展生产,使楚国国势迅速恢复;军事上攻灭陈国、蔡国、杞国,进步一步扩大楚国疆域;促使楚惠王成为一方霸主。相关典故“楚惠王吞蛭(zhì)病愈

楚惠王

楚简王熊中楚国第三十一位君主约公元前431年—公元前408年,在位约24年;楚惠王之子。在位期间,攻灭莒(jǔ)国,使楚国的疆域到达沂水流域的中部。

楚声王熊当楚国第三十二位君主约公元前407年—公元前402年,在位约6年;楚简王之子。在位期间楚国国势动荡不安、国事积弊日深;公元前402年(周威烈王时期)楚声王被“盗”所杀

楚悼王熊疑楚国第三十三位君主约公元前401年—公元前381年,在位约21年;楚声王之子。任用吴起进行变法,进行一系列改革(开创郡制),使楚国快速富强起来;军事上“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威震诸侯,进一步扩大了楚国的疆域。

楚悼王与吴起

楚肃王熊臧楚国第三十四位君主约公元前380年—公元前370年,在位约11年;楚悼王之子,弟弟为楚宣王,侄子为楚威王。继位后平息内乱、杀害吴起,导致吴起变法的失败;但是楚肃王继承了其父的遗志,打击旧贵族势力,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为楚宣王、楚威王的复兴创造了前提条件

楚宣王熊良夫楚国第三十五位君主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340年,在位约30年;楚悼王之子,兄长为楚肃王,侄子为楚威王。因为楚肃王没有儿子,于是将国君之位传给了弟弟熊良夫,是为“楚宣王”。统治期间,休兵息民,结交秦国,使楚国再现强盛局面;军事上消灭了蔡国、邾国,扩大了楚国疆域。相关典故“虚心纳谏狐假虎威、鲁酒薄厚”等。

楚宣王熊良夫

楚威王熊商楚国第三十六位君主约公元前339年—公元前329年,在位约11年;楚宣王之子。继承其父振兴楚国的事业,在徐州打败齐军,并在金陵(今南京)筑城,使楚国势力进一步扩张。在位期间使楚国的经济与军事得以迅速恢复。相关典故“聘请庄子、信谗远贤、朱鹭来舞”等。

楚威王熊商-取材与影视剧

楚怀王熊槐楚国第三十七位君主约公元前328年—公元前299年,在位约30年;楚威王之子。在位期间,任用屈原进行变法,但是中途而废,其中一部分新政得以继续执行;军事上击败魏国,夺取其八座城池,消灭越国,担任五国联盟盟主合纵伐秦,扩大楚国疆域;后期在丹阳、蓝田之战中失去汉中,后又在垂沙之战大败后失去大量国土。公元前299年与秦昭襄王在武关会盟,并被秦昭襄王扣押,直至公元前296年克死秦国

楚怀王熊槐

楚顷襄王熊横楚国第三十八位君主约公元前298年—公元前263年,在位约36年;楚怀王之子。因为楚怀王被扣留在秦国,于是熊横成为了楚国的国君;但是在位期间好淫乐、生活奢靡,至此历经楚肃王、楚宣王、楚威王三世发展得强盛的楚国再次衰弱。最终在公元前278年,秦军破楚国都城郢(yǐng),楚顷襄王逃到城阳(今河南省信阳市息县)避难,后又把都城迁到陈城(今河南淮阳)。相关典故“亡羊补牢”。

城阳(今河南省信阳市息县)

楚考烈王熊完楚国第三十九位君主约公元前262年—公元前238年,在位约25年;楚顷襄王之子,妻子为李环。其父在位时,在秦国为质子,后来父亲死后,在黄歇的帮助下,逃回楚国继承国君,是为“楚考烈王”;其中黄歇即为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军事上,在公元前255年消灭鲁国公元前241年联合诸侯伐秦失败。先后迁都至钜阳(今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宫集镇钜阳行政村)、寿春(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寿春镇)。

寿春(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寿春镇)

楚幽王熊悍楚国第四十位君主约公元前237年—公元前228年,在位约10年;楚考烈王之子,弟弟为楚哀王、昌平君、楚王熊负刍。在位期间,李园派此刻杀死了春申君,并代替春申君成为了楚国的令尹(即相国)。

楚幽王熊悍

楚哀王熊犹楚国第四十一位君主约公元前228年,在位约3个月;楚考烈王之子,兄长为楚幽王、昌平君、楚王熊负刍(chú)。继位仅三个月就被哥哥熊负刍(chú)所杀,并诛杀楚哀王的母亲李嫣与舅舅李园。

楚王熊负刍(chú楚国第四十二位君主约公元前227年—公元前223年,在位约5年;楚考烈王之子,兄长为楚幽王、昌平君,弟弟为楚哀王。杀死其弟弟楚哀王,并自立为楚国国君,是为“楚王负刍(chú)”。

昌平君熊启楚国第四十三位君主约公元前223年,在位约5年;楚考烈王之子,兄长为楚幽王,弟弟为楚哀王、楚王熊负刍(chú)。楚国的最后一位国君。在秦国为仕,被封为“昌平君”,为秦昭襄王和秦始皇的臣子,担任秦国的相邦;帮助秦始皇平定“嫪毐(lào ǎi)叛乱”,后秦始皇派往陈郢以安抚楚民;昌平君在陈郢(yǐng)反秦,作战失败退于淮南;公元前223年,在淮南被拥为楚王,继续反抗秦国,后来被秦国大将王翦、蒙武消灭身死。至此楚国彻底灭亡。

昌平君熊启-取材于影视剧

春秋五霸-楚国名人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芈姓,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被誉为“楚辞之祖”;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著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端午节即为后世用来纪念屈原的。

屈原

孙叔敖:春秋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芈姓,楚国期思邑(今河南淮滨期思镇 )人。为政治、经济、军事、农业、牧业和渔业做出重大贡献,使楚国得以称霸中原;兴修水利,建成中国最早的大型渠系水利工程思雩娄灌区

孙叔敖

春申君黄歇战国四公子之一;帮助楚考烈王熊完逃回楚国当上了楚国的国君;黄歇为人宽厚爱人、礼贤下士。

吴起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之一;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区西)人。在楚国进行变法,使楚国国势强大,扩大楚国疆域。吴起通晓兵、法、儒三家思想,与孙武并称“孙吴”,唐肃宗时成为“武庙十哲”之一。著有兵书《吴子》,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相关典故“田文论相、巧计攻亭、守信待友”等。

吴起

项燕楚国名将;周王族姬姓项国后代,下相(今江苏宿迁东南)人;其孙子便是西楚霸王项羽。项燕勇而有谋,爱护士卒,深得楚人爱戴;公元前224年,在城父(今安徽亳州东南)以示弱诱敌之计大败秦军,收复失地南郡(今湖北江陵)。

结语

楚国的诗词文化“楚辞”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其屈原更是集大成者,对中国后世的诗词有着深远的影响。楚国在政治、军事、经济、音乐、舞蹈、绘画等等对中国均有着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