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达,历史上第一个发展黄金期

安达市市标
每一个人都同祖国的命运休戚与共。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了中国以上海为代表的民族经济喘息时机,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安达也抓住了这次机遇。

安达火车站粮车
中东铁路虽然将安达带入工业时代,但当时的安达连所县衙都没有,虽然经过十几年的放荒开垦,农业有了一定发展,但实在乏善可陈。当时常住人口极少,多是春来秋走候鸟式的“农民工”,他们住的地方都是“种地房子”和窝棚,到1903年安达(含大庆、杜蒙等地)仅有309个屯,1409户,1.3万人。所幸,俄籍修路工人带来了奶牛,客观上为安达引进了优良品种,奠定了安达畜牧业的发展基础。

安达火车站粮库
第一次世界大战,西方列强忙于战乱,放缓了对中国的搜刮。被一战重创的欧洲经济,急需粮食、饲草等战略物资补充,中东铁路此时就像一条大动脉源源不断的从中国外输营养,使欧洲得以苟延残喘。《北满与东清铁路》记载,安达站“以发运货载数量论,在西线各站中居第一位,在东清铁路各站中居第二位,仅次于哈尔滨站”,成为 “填不满的安达站”。外国人纷纷在安达开洋行、建粮栈,东亚洋行、中英洋行以及俄、英、德、日、丹麦等国的洋行都在安达设立了分号。粮食作为大宗商品,所需资金极大,促进了金融业的发展,安达站附近有远东、三菱、汇丰、利丰等大小银行30余家,繁荣程度即使今天都无法企及。安达站八杂市场内酒馆、茶楼、澡堂、影楼、戏院、皮草、估衣、大车店等店铺逾千家,其中有英商3家、俄商1家、日商7家。各行各业买卖兴隆程度是上世纪最鼎盛时期。

30年代安达街景
安达虽然粮食产量低,但安达也有“矿”,虽然当时还没有勘探出石油。古大湖经过亿万年的抬升、蒸发,干涸成松嫩平原,安达作为核心区湖泽遍布,土地富含盐碱。聪明的安达人立即发现了这一宝藏,开启了比种地更容易获利的熬碱和熬盐产业,最多时有姜百川碱锅、赵连福碱锅等40多家,年输出量达200万斤。《安达县志》记载,把头孙镜蓉承领的盐场年产10万余斤,盐质极白,其味甚咸,足以与内地所产海盐相媲美,本地居民及中东铁路车站均购用食之。1915年安达就有了发电厂,1925年由王星五等12人发起创办的安达站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建成发电。油坊、火磨、烧锅等也在此时高速发展,用上了德国产的“德亚牌”制粉机、80马力原动机,苏联产的水压式压榨机。面粉、油料的生产能力一时间达到峰值,此后直到60年代才得以恢复原生产水平。

安达裕昌源火磨(安达市精制面粉厂)
只可惜,安达如此良好的黄金发展期和发展势头被日本鬼子扼杀。1932年安达沦陷,从此工商经济快速下滑,土地撂荒,百业凋敝,直到60年代大庆石油会战才陆续得以恢复。
